订购热线:
15011922858
工程案例当前位置:首页>工程案例>详细
一张地毯引发的故事
 发布时间:2014-8-4   浏览次数:2239

大家都知道,给领导送礼是一件让人很头疼的事:重了吧,舍不得;轻了吧,又拿不出手;等终于想出了一个既拿得出手又不至于让一家老小喝西北风的项目,很遗憾地告诉你:这是你的标准,也是大多数人的标准,送了跟没送一样。

所以,送礼确实是一门学问。几千年来,中国人在这方面没少下工夫。

唐懿宗时,宰相杨收建了一座白檀香亭子,还没竣工时就给大家发了请帖,让大家来看看还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。亭子豪华大气,雕梁画栋,说不出的壮观。一时,马屁与掌声齐飞,笑脸共吹捧一色。杨收却闷闷不乐:亭子还没竣工,难道这帮王八蛋就不知道我叫他们来的用意吗?杨宰相大脸刚一耷拉,就有人看出门道儿来了,忙道:“这亭子好是好,就是缺点儿东西……”

这人一提醒,众人也纷纷醒过神来了,争相用慧眼审视这座亭子“不如意”的地方。

转眼竣工期到了,众人纷纷赶来为亭子添砖加瓦。杨宰相眯着小眼儿望着这些宝贝,突然见有人抬了张地毯进来,往亭子里一铺,竟然分毫不差,连边边角角都严丝合缝。杨宰相不禁大喜。

送这张地毯的是宣州观察使李璋。那天在亭子里,大家纷纷献宝之时,李璋就四处转悠,暗暗记下了亭子的尺寸,第二天就让人按照尺寸织出一张地毯。等亭子一竣工,一张华美的地毯恰如其分地“镶嵌”在亭子里,自然喜得杨宰相心花怒放。
  其实让杨宰相心花怒放的,并不在地毯本身。别的官员送的宝贝价值在地毯之上的多了去了,但没有人像李璋这样恰到好处。恰到好处的背后,是李璋的用心和对宰相需求的了如指掌,这样的人自然很得宰相青睐。
  也许是受这件事的启发,三百年后的宋朝,又发生了一件同样的事,这次的主角是四川宣抚使郑仲,宰相则是大名鼎鼎的秦桧。
  秦相爷建了一座府邸,其伟大远在杨收的亭子之上。到了竣工这天,秦相爷高坐在大堂上,笑眯眯地俯视着众官。这时,有人来报,四川宣抚使郑仲送来一张地毯,这张地毯的特别之处不在它的华美,而是它跟我们的府邸完全契合,铺在地上分毫不差。秦相爷一听,猛地睁开眼,好半天才重新眯上。
  却说这郑仲,花了不少心思才将秦桧府邸的尺寸弄到手,本以为能像李璋一样,让相爷体会到自己的良苦用心,从此飞黄腾达,却不料没过几天,就收到了朝廷的通知——撤职查办!郑仲一下子懵了,怎么会呢?
  且来看看秦桧接受《大宋晚报》记者采访时的解释:“他知道的太多了。”
  秦相爷稳居中国五千年奸臣榜之首,绝非浪得虚名。他觉得,连我新盖的房子的尺寸都能知道,那我还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呢?秦相爷的联想能力真是惊世骇俗。
  时间又过了三百年,明朝宣德年间,地毯又一次发挥威力,不过跟前面两个故事不同,这个故事有着另一番滋味。这次的主角换成了一代名臣周忱,而宰相则成了宦官王振。
  王振把持朝政,权势倾天。工部右侍郎周忱巡抚江南,准备大力改革,但他知道王振的威力,没有他的同意,任何事都休想办成,于是周忱就想了个办法。
  当时王振正在建一座府邸,周忱以重金收买了王振身边的一个小太监,得到了新房的尺寸,让松江府连日赶造地毯,等府邸竣工,地毯也正好完工,往新房里一铺,跟长在里面似的,喜得王振当即把周忱收做了自己的干孙子。
  从此,周忱得到了王振的绝对信任,只要他提出的要求,王老爷从来都是两个字——“同意”。在王老爷子的亲切关怀下,周忱的改革工作顺风顺水,一日千里,而周忱本人也成为一代名臣,深受百姓的爱戴。
  后来,王振因“土木堡之变”而死,王派人抄家,在王振家里搜出一个金观音像,背后刻着五个字——“孝孙周忱进”。自然,周忱也受到了牵连。消息传出后,朝野震惊,老百姓怎么也想不到,这样一个好官竟然也会“无耻”到这种地步,人们感觉受到了蒙骗。
  一张地毯竟引出了这么多故事,威力实在不小。其实地毯只是地毯,是人把它变得复杂,以为铺上了红地毯,就能成功。中国人在地毯上浪费了几千年的精力,也该歇歇了。让地毯回归本来的作用,这样,它好,人也好。

网站备案/许可证编号为: 粤ICP备19121747号 CopyRight © 2008-2016 广州东香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网址:http://www.gzaofs.com  技术支持:兰格网络